青年时期,他跟随恩师学习,在历练中培养了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工作后,他坚守科研初心,三十余年如一日,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双模板仿生矿化材料合成新方法,建立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纳米结构材料构筑技术,还成功研发了相关核心技术,关键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他就是河南大学教授——杜祖亮,一位在纳米世界内潜心研究且不断有所突破的学者。
杜祖亮,1966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牵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河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纳米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鉴定成果7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不忘恩师叮嘱,传承自强精神
1988年,杜祖亮进入河南大学学习,就读于恩师朱自强先生门下。朱自强是中国实验物理学奠基人之一胡刚复先生的关门弟子,学养深厚,贯略东西。朱先生于1985年底来到河南大学,在理工学科一片荒芜,科研条件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组建起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人才。
1991年,杜祖亮从吉林大学毕业,获得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此后回到河南大学工作,在党鸿辛院士和朱自强教授的带领下,依托于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学科,在“固体表面实验室”和“高分子化学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润滑与功能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杜祖亮跟着朱教授经历了艰难创业的过程,他亲手用旧家具改装过实验台,用木框和塑料布搭建过“土造”超净间,杜祖亮笑称自己做过木工、泥工、油漆工和玻璃工。但杜祖亮真正从恩师那里继承而来的是对科研的由衷热爱,对事业的矢志坚守和对困难磨难的大无畏精神。及至今日,他仍时时提起恩师当年对他叮嘱的话:“中国不可能都去靠经商来改变国家的命运,大家千万不能跟风,要脚踏实地,要坚守下去”“社会不是千篇一律、所有人都做一个工作,科学工作还是要有人来做的,只有科学的进步才能推动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1995年,在朱自强教授因白血病离世后,杜祖亮拒绝吉林大学邀请,毅然接手恩师工作,重新确定研究方向。在朱自强先生逝世近20周年之际,他发表文章写道:“这些年来,先生那种不计名利、忘我工作的态度,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作风一直在激励、鞭策着我,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力以赴,向着先生未完成的‘大文章’目标继续前行。”
三十三年坚守,成果国际领先
杜祖亮来到河大至今已33年,他见证了实验室从初创走向发展的艰辛历程。2001年,原河南省高等学校“润滑与功能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更名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建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目前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聚集和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在与实验室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杜祖亮也收获颇丰。
——他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双模板仿生矿化材料合成新方法,建立了系列纳米结构构筑技术,研制了基于表面肖特基势垒的光电纳米器件。建立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纳米结构材料构筑技术,实现了纳米结构的大面积低成本制备。搭建了三类特色研究平台,实现了微纳区的光电检测。系统研究了纳米结构材料的光电性能,建立了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受控表面态的表面势垒物理模型,为发展高效能光电材料和器件建立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全新的技术路线。
——他基于纳米有序结构的光电增强研究,为发展高效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开辟了新途径。围绕河南省区域经济对新一代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的重大需求,他带领科研团队研发了量子点材料制备和纳米结构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高了红绿蓝三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发光效率,达到了实用化指标。QLED的发光效率、亮度和寿命等关键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相关成果,并入选“2019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简报形式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等中央部门。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河南省政府专门下发省长办公会议纪要,要求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杜祖亮(右三)在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指导
“科研的捷径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长时间的坚持。”杜祖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三十余年平凡日子的坚守中,他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也必将成为更多河大人学习的榜样。
原素材来源:河南大学招生办公室、河南科技报、河大统战官微、大河报、铁塔风铃官微